
《九龍圖》和《墨龍圖》的來歷:七百年前南宋畫家陳容依據流傳于民間的資料塑造而成的。據當時羅愿編撰的《爾雅翼》中說:“俗畫龍之狀,有三停九似之說。謂自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皆相停也。九似者,角似鹿,頭似駝,眼似鬼,頂似蛇,腹似蜃,鱗似鰱,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标惾菀来怂茉斓摹毒琵垐D》和《墨龍圖》,威武雄強,無堅不摧,堂堂正正,大義凜然,體現出中華民族的精神氣概,為世人所認可,從此成為“龍”的標準形象。
(陳容,字公儲,號所翁一作臨川今屬江西人。1235年進士,曾為國子監主簿,出守莆田。他善用水墨畫龍,勾筆剛健,形象威嚴,而以墨色層層烘染云氣,沉郁蒼茫,氣勢宏偉。但流傳至今的,不過數幅。國內僅北京故宮博物院及廣東省博物館各藏一幅。美國波士頓美術館收藏的陳容《九龍圖》。畫史謂此圖深得“龍”的“變化之意”。在約10米的長卷上,刻畫了九龍攫珠,追逐嬉戲的場景。九條隱現、出沒于云霧、巨石、白浪、急流中的蛟龍,或張牙舞爪,或目露電光,或騰躍飛舞,或伺機而動,無不矯健威猛,咄咄逼人,完美地再現龍的“扶河漢,解華嵩;普厥施,收成功;騎元氣,游太空”的非凡氣概。)
南宋之后景德鎮民間工藝大師依據陳容的《九龍圖》和《墨龍圖》書稿在陶瓷上創作出“礬紅天球九龍圖”和“墨彩天球九龍圖”,但不太成熟,之后被清代乾隆皇帝看中,命景德鎮官窯對其進行改良,在構圖上九龍顧盼呼應,虛實相映,勾線細勁,爽利堅韌,巨石嶙峋,以斧劈皴之,才有最后燒制出來的傳世成品,體現象征富貴旺盛的氣運。
礬紅九龍圖天球瓶
畫中的龍深得變化之意,整個畫面九條龍分置于險山云霧盒湍急的潮水之中,迥異之狀躍然卷上。一龍緊抓巨石,翹首以待;二龍雙目斜視,與繚繞的霧氣相容;三龍耳目炯炯正視前方,四爪乍起凌駕于大石;四龍被突如其來的巨浪順勢卷入漩渦,奮力掙扎,目光猙獰,左爪中的明珠如捏碎一般,姿態異常痛苦;五龍猛然騰起與疾馳的六龍形成搏斗架勢;一陣疾風驟雨襲來,七龍幾乎被湮于云水之間;八龍則潛藏于彌漫的大霧中,尾巴若隱若現,一副傲慢姿態;九龍伏臥山石上作休息狀。構圖形式上,龍與龍之間虛實相映,猶如琴弦彈奏有張有弛,勢氣逼人。整幅作品迸發出龍的無窮變化之神力,粗獷迅馳的線條勾勒,凸顯了龍的電光乍現,威猛布空的氣勢,細膩的水墨烘染出運氣誰用之狀,更加有力地揭示了龍的精神內涵。整幅畫面濃淡墨色的渲染,可以說恰到其分,干濕變化也達到了渾然一體。
墨彩九龍圖天球瓶
九是陽數之極,九五之尊和龍都表示至高無上的權利和富貴,是古代帝王的象征?!毒琵垐D》九條龍分別是:“天龍、地龍、水龍、火龍、福龍、祿龍、壽龍、喜龍、財龍”。其在易經也有寓意
—— 初九:潛龍勿用
——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加上《乾》元、亨、利、貞剛好為九九之數。經過清代官窯改造的礬紅天球《九龍圖》和《墨龍圖》是經典陶瓷的傳世工藝畫作,代表著古代畫龍陶藝家的精湛水平。從鑒賞價值來說,這種經過高溫燒制的《九龍圖天球瓶》與《墨龍圖天球瓶》應為無價之寶。畫的龍富有多種變化,神態和動作多樣,極富美感,呈現縹緲虛無的意境。其還融合了效仿南唐后主的“鐵鉤鎖”法畫竹,書畫技藝的高超,也因這九條龍有世間所有美好的意義象征,所以才更加顯得彌足珍貴。
榮窯坊家居與樊家井的老工藝師傅致力于仿古經典之作,推出過很多類似的具有歷史意義的陶瓷古玩古董做舊擺件,可以定制批發各種朝代的代表作品。有需要可以聯系我們京東客服或者公司微信電話。
點擊下面閱讀原文可進入我們京東榮窯坊店https://mall.jd.com/index-708099.html??或者在微信掃描京東APP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下面是景德鎮布谷陶瓷的微信公眾號,歡迎關注,很多原創陶瓷類文章
粉絲福利:關注本公眾號或者關注我公司布谷陶瓷公司公眾號或者收藏我們京東店的朋友,買任何產品可以獲贈表情馬克杯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