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金釉瓷器釉色名?,F代小雅、敬畏堂窯口均以紫金釉為特色。紫金釉亦稱“ 醬色釉”。一種以鐵為著色劑的高溫釉,釉料中氧化鐵和氧化亞鐵的總量達5%以上。始于宋,宣德紫金釉釉面肥厚、光潔瑩潤,并有桔皮紋;嘉靖紫金釉色澤較淺,釉面有的光亮,有的晦暗。清順治、康熙、乾隆時紫金釉較為流行,康熙時釉色黃褐,多用于器物口部邊沿;乾隆時在醬色地上抹金并加以描金的仿古銅彩器,是當時制瓷工藝中的特殊品種。
宋代定窯以燒白釉瓷器為主,而 醬釉器和黑釉器的數量則較少。醬釉器又稱作“紫定”,黑釉器又稱作“黑定”。此盤因釉色較淺,釉面泛黃色,所以這種醬釉器又稱作“紫金釉”。目前所知除河北定窯燒制醬釉瓷器外,河北磁州窯,河南修武窯、魯山窯、寶豐窯,陜西耀州窯,山西介修窯,甘肅安口窯等也有燒制。